回答2022:从自身站立之处,连接、互助、共创,以行动致敬美好教育|伊顿纪德·优教育
1
疫情、科技、经济、工作等重塑教育趋势
生育率下降、老龄化社会将给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带来新的挑战,教育应该做出何样改变?
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,并鼓励他们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可持续的态度和行为?
教育系统是否充分考虑了平等获得非正规学习的机会,如休闲中的教育?
…………
2022年1月18日,OECD经合组织发布《塑造教育的趋势(2022)》,立足社会各领域现实,结合数据指标,务实阐述教育演变。教育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,它是经济、社会、个人和家庭等各方面共同“塑造的”。面向2040年的世界教育演变,从数字化和劳动力市场到民主、科学和身份,该报告促使我们反思:全球趋势对各国教育体系的未来意味着什么?我们能为之做些什么?
第1章《经济增长》谈到,经济增长让数百万人脱离贫困,也在世界范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。但是,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一大挑战。教育可以培养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能力,也可以鼓励我们反思希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。
在第2章《生活与工作》中,报告突出描述了一个世纪以来工作时间的稳步减少,以及兼职或远程工作等灵活工作的兴起。报告指出教育可以帮助建立所有成员都得到照顾的社区。健全的终身学习系统可以建立未来工作所需的适应性和恢复力。但也提出了问题:教育在为工作之外的生活做准备方面扮演着什么角色?在正规学校教育之外如何开展持续学习?教育系统如何更好地识别和建立校外学习?
第3章《知识和权力》描述了数字技术可以提供几乎无穷无尽的数据和信息,为决策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强大手段。但是,正如强大的算法引发道德、透明度和问责制问题一样,这一易于获取的信息引发了一些基本问题:我们如何支持所有个人不仅访问信息,而且在他们拥有信息时知道如何处理信息?我们能否发展更具包容性的治理,提高证据使用和质量,增加公众信任?等等。
第4章《身份和归属》指出,随着科技发展和不断更新的社会组成,我们的身份已经发生转变,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,从社会公民到世界公民。那些我们还不曾探索的“神秘世界”像一个漩涡,不停吸引我们“入坑”。如何作为一个新的“我”在一个“新世界”更好地生存,如何探索和理解“我们是谁”“我们属于哪里”。
在第5章《我们不断变化的自然》中,该报告强调了影响人类福祉的相互交织的社会和环境过程。气候变化带给我们紧迫的任务;在身体、认知和情感方面的不断进步再度让人们回到关于“人是什么”的基本问题。并由此再度思考:教育有助于培育灵魂、锻炼体魄,思考人与人之间、人与自然世界的良好关系。这是帮助我们思考新出现的社会和道德挑战的关键,同时考虑到个人、集体和全球福祉。
教育,既被各国视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性举措,也被国际组织视为应对人类社会共同挑战所寄寓的希望。人们呼吁对未来的重新构想具有全球性和协作性,并欢迎所有人——从教师到学生,从学术和研究中心到政府与民间组织——为研究和创新做出贡献,呼吁全球团结和国际合作,支持教育成为一种全球共同利益。
2
连接、互助、共生:以行动致敬美好教育人类最终要趋向真善美的价值,价值第一始终是我们的“根定义”。同道中人的共同体,会超越历史与地域,从自身站立之处,创造边界开放、互助互惠的生态系统,彼此调剂滋养,踏上内心充盈的意义之路。
正如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创始人、《优教育》杂志主编陈忠先生谈到:“我们也相信,那种深深嵌入在人们理智与良心中互助友爱的情感,是经由人类整个的历史进化过程得出的结果,也是教育力量本身。”
世界是“我与你”一致的生命共同体。我们相遇,创造互助开放的生态系统,我们互助,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。
星空与大地之间,我们的道路既不是价值空悬的迷执,也不仅是沉沦世俗日常,教育“在之间”。致敬美好教育的方式,是在我们自身站立之处,持续地做些出来。
美好教育在发生2月22日
美好教育在发生 | 伊顿纪德×優教育思享伴学行动
3月上旬
从站立的地方伸出手去,同心守沪,共克时艰
上海疫情时,伊顿纪德团队发起“同心守沪”行动,接续三年前武汉携手抗疫举措,又一次克服物流停摆、街区阻隔等重重困难,将急需的测试条、隔离衣、睡袋、食品药品的防疫包,接力送达浦东区近800位老师手中。4月23日
故事知道怎么办?——从故事开始,描摹好的亲子关系 |《童书里的教育学》云端读书会
《童书里的教育学》作者徐莉老师与家长们在云端相聚,给曾经的孩子、如今的大人“讲故事”,带领孩子一起,从无意识到有意识,在故事中看见孩子,认识你的孩子,发现孩子生长的秘密。
5月12日
连接、互助、共生:荒原之上有一个“善托邦”——家校社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 | 優教育TALKS
从“学校教师生命成长共同体”,到“家委会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”,再到“一个个村庄、一个个社区的互助”,家校社企一体联动,480余位教育同道人相聚云端,共创协同,共同探寻超越时代和超越个体局限的“善托邦”。
5月20日
以父母之爱,在生命敞亮处唤醒爱与被爱 |《未来学校》云上公益观影会
让教育回归常识,从看见孩子开始。对话教育电影《未来学校》主创团队,在“看见孩子”的基础上,父母与孩子彼此成全,完全开放接纳,让他们发现自我、唤醒自我,最终成为自我。
5月25日
从“心理韧性”到 “自我修复”,如何在不确定性的压力下复原和生长?| 525心理健康节公益讲座
重新获得复原力、抗逆力和反脆弱力,去拥抱身边的人,爱他人,爱社会,在压力下复原和生长。在“爱我”之日,与迟毓凯教授共赴一场“心理韧性”的心理课,回到生命节律,重建内心秩序。7月5日以新课标为指引,聚焦教研领导力和课程研究力 | 伊顿纪德×優教育思享伴学行动
7月15日为人生而审美:存在•超越•安放 | 優教育TALKS·湖上雅集
在“疫情窗口”,杜甫的悲悯,孔子的精神,行知的思想,历史长河中一位位“行动的诗人”,和“诗人般的行动家”,如恒久闪耀的星辰,使得疫情当下的现实难题和历史长河中的崎岖山道一样,因精神之光也变得敞亮一些。
7月29日
看见未来:聚焦学校教育变革,升维高质量办学体系 | 優教育·校长研修营
面对未来学校的复杂巨系统,我们如何更好地关注课程体系、管理体系、德育体系、评价体系、教师发展体系等的联系,从而达到系统性优化?时值“双减”一周年, 我们共探新课标视域下的学校变革行动方案。
8月7日
『故事田』儿童哲学教师线下工作坊之青州场
从思维发展到课程设计,以儿童接受的方式做儿童喜爱的哲学思考,让老师们完全放下日常的教学惯性,展开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,追问走向深入,让抽象而有哲学性的思考真实发生。
8月16日
从“理解教师”到“生态进化”——“双减”之下构建教师幸福力
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“第一性原理”。苏州、张家港近四十位校长等教育专家、校长、教师,聚焦学校高质量建设与教师成长,探讨和生发教师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行动,逐步构建学校育人“小气候”,抵达一种优雅的教育专业生活。
8月25日
开学季,特级教师帮助孩子稳稳开始新学期|優教育·家长千百问
开学在即,孩子和家长都面临着开学准备前的焦虑,如何顺利渡过开学关?特级教师王雄与家长们一起从接纳孩子、接纳自己开始,建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念,做孩子自主成长的支撑者、持续成长的关注者。
9月10日
打开明亮的日常,过一种审美的教育生活|仲秋之夜·教师闲思录
人类需要美妙的“闲思”,欣赏万物及其背后的深情。在通往幸福的教育之路上,教育人需要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“房间”。教师节,我们邀教育人打开明亮的日常,闲思、漫步、私语、记录,过一种审美的生活。
9月24日
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?——《再见那闪耀的群星》圆桌会 | 優教育TALKS
诗歌关乎人类精神。唐诗的价值是永恒的。心游诗中,超越日常存在的“当下化”,让被遮蔽的“世界”在我们栖息的“大地”上畅开。教育人对话《再见那闪耀的群星》作者景凯旋教授,与古人精神相来往,寻求个体的安身立命。
9月24日
重新发现课堂,基于新课标的教学变革 | 未来先生学社·校长研修营
10月27日
新课程与育人方式变革 | “星校长”论坛
学校是教育改革的策源地,是教育的实践场。学校是教育变革的基本单元,真正的变革发生在学校“内部”。作为一所学校的“当家人”,校长引领和推动着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,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基础教育环境。上海市教育学会、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携手近50位校长等教育人,直面“新课程与育人方式变革”,在办学实践创新与教育思想建构之间深度对话。11月5日
新课标·新课堂: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| 優教育思想力校长研修营
从新课标到新课堂要打通几道关?“新课标”“新课堂”从实践育人出发,共同探讨教师的教、学生的学、学习的评之间如何深度嵌套和协同配合,以新课标为引领、以新评价为导向,直面育人方式变革,对话课堂,创生方案。
11月17日
『故事田』儿童哲学公益项目组受邀参加“第二届儿童哲学大会”
大会以“在对话中让思想生长”为主题,伊顿纪德『故事田』项目官执教儿童哲学公开课,并参加圆桌,对话专家,展示儿童哲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所包含的哲学议题,以及如何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里探究大问题。
11月19日
创造 • 探究 • 实践: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主题研讨会暨《让学生创造着长大》新书发布会
从“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”到“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,让学生创造着长大”,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(2022年版)指向“素养为纲、综合育人、实践育人”。沪上重磅教育专家聚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,共同探讨“新课标”如何落实到具体而真实的学校场域,为理解和落实新课标提供理论视角与实践指南。线上累计约12万人次观看。12月9日
傅国涌:过去之我与今日之我,过去之少年与今日之少年对话
教育应引导孩子“向上生长,向下扎根”,我们的母语不是封闭、狭隘、暮气沉沉的,而是开放、有灵、生生不息的。教育拥有跨越时空的力量,是人文精神的传递。著名学者、儿童母语教育者傅国涌与3.5万名家长相聚云端,一同探讨过去与今日、世界与我的对话。
12月5-18日
重建生态——你当像鸟看见你的山 | 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
由蒲公英教育智库主办、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,从攀越“问题”之山开始,聚焦教育人的目标感与使命感,看见水面下的“冰山”,打开思维与价值的“远山”,共绘“全生态”的“教育山景图”。本届年会7场主题峰会,邀请来自教育各界的知名专家学者、教育行政领导、中小学校长、学校中层和骨干教师,呈现了300余所来自全国的学校建设解决方案和案例。据不完全统计,本届年会共有3000余所学校、线上150万云端教室参与深度学习,并在云端真实任务学习中共创形成300份问题解决成果。3
从“学会生存”到“社会契约”,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“教育可以视为一种社会契约——一种社会成员间为了共享的利益而合作达成的默示协议。”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布报告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——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》,报告提出把教育看作一种社会契约的构想源于一种共享愿景,即教育具有公共目的。
教育作为解决世界不平等现象的重要支点,承载着人类的美好期许,教育将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,为我们带来新的可能性,增强了我们对话和行动能力。
该报告的发布与其说是勾勒出一个蓝图,不如说是给全世界发送了一封鼓励思考和想象的邀请函,请人们在世界各国的社区、学校以及各类教育项目和体系中具体解答。
今天,我们每个人都肩负重大责任,需要为当前和子孙后代负责,确保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足而非匮乏的世界,并保证每个人充分享有相同的权利。人类正共同处于一个历史节点,有最多的机会获取知识,有帮助我们实现合作的工具,可以说,再没有比现在更好的契机,将人性与创造更好的未来融合起来。
- END -
投稿 | giftededucation@foxmail.com
声明 |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。